首页

冷柔女S

时间:2025-05-25 16:43:36 作者:“有里有面”,做好城市更新“绣花功” 浏览量:61293

  中经评论:“有里有面”,做好城市更新“绣花功”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

  一座城市就像一个人,会在新陈代谢中不断成长。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质,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正经历深刻转型。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既关系到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质的提升,又是扩大内需、提升发展能级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随着各地城市更新行动逐步推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在不断增强。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8万个,惠及居民4800万户、超过1.2亿人,共改造提升各类老化管线36万公里,增设停车位387万个,建设养老、托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8万个。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既有的需求标准在提高,新增的需求类型更丰富,但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还存在设施不够健全、功能不足、安全隐患等短板弱项。《意见》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了城市更新行动的路线图,也为未来各地推进相关工作按下了“加速键”。

  稳妥推进危险住房改造,支持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构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优先补齐民生领域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全面排查城市基础设施风险隐患,增加群众身边的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不随意拆除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古民居……《意见》围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出了诸多务实举措,说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能够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尊重人民群众意愿,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告别以往的大拆大建,做好微改造的“绣花功”,是城市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不仅要在民情民意的基础上找到最大公约数,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还应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城市更新中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城市更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无论是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还是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都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一根基。推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在城市更新行动中,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精准思维,力戒形式主义,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办一件成一件,才能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邓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线下,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依托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中国—亚欧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平台,或自办活动,引导产销双方形成常态化对接机制。去年至今已举办系列活动累计50余场,助力广东蔬菜、新梅、苹果、牛羊肉等两地特色产品达成双边交易超5.4亿元。

台电离岸风电机组故障频频 台经济部门一把手竟称“我才知道”引热议

林剑:由于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日本的军事安全动向一直备受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近年来,日方大幅调整安保政策,逐年增加防卫预算,不断放宽武器出口限制,谋求突破性军力发展,不能不让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对日本是否真心坚持专守防卫、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产生强烈质疑。我们敦促日方切实尊重周边邻国的安全关切,深刻反省侵略历史,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免进一步失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完)

42所在京院校新增百余中高职专业 智能制造和“一老一小”仍是热门领域

说起广交会现场的高频词,“See you next time”一定少不了。对于来自埃及的采购商穆罕默德而言,这句话“含金量”满满:去年,他到广交会中国新能源汽车展位询价,并陆续在埃及进行投放试水,市场反馈相当不错。这也坚定了他与中国企业扩大合作的信心。今年广交会上,他豪爽地签下了50台新能源汽车的订单,达成55万美元的交易。来自澳大利亚的采购商托尼·费里斯则用一上午订购了3个集装箱的货物,包括太阳能产品、电池、风力发电机等,他表示,“从化石燃料过渡到清洁能源需要时间,但中国做得很好。”

江西九江各大水库拦蓄洪量近10亿方 减淹耕地面积4.28万公顷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持续降低金融机构成本,一系列举措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供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西藏樟木口岸一季度进出境人员突破10万人次

2024年度CITI评价显示,更多中外企业将环境管理向供应链上游拓展,激励供应商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降低环境影响和碳足迹。一批行业核心供应商,建立足以比肩领跑品牌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带动自身产业链协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